百年沧桑存风骨,新安张氏远名扬
●张翰飞1884年出生于徽州歙县,百年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沧桑存风即现今的骨新北京大学,是安张安徽百位历史文化名人。张翰飞多才多艺,氏远做官、名扬书画、百年办报都为时人和后人所称道。沧桑存风民国初年,骨新他先后在铁道部供职,安张官至副部长,氏远又曾在北京《晨报》任编辑,名扬故而视野开阔,百年思想通达。沧桑存风在当时的骨新民国画坛上是名震海内外的大家,与黄宾虹、汪采白一起被世人称为“新安三雄”,为中华书画研究会会员,可谓诗书画印四绝。1937年7月,北平沦陷后,张翰飞拒任伪职,返回故里,为首创办定潭定山小学,精心培养人才,以图报国。
●张君逸民国书画大家张翰飞之子,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曾担任过北京《晨报》编辑。幼受父影响,又得黄宾虹、汪采白等名家指导,善于吸收各家之长,创造自己的风格,为中华书画研究会会员。
张君逸不仅是国画大师、新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且还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君逸先生居北京二十年,任政务院国务秘书,力主抗日,抗战爆发后,张君逸投笔从戎,从北平回家乡办学,并为当地新四军募款,助力革命。如今黄山石壁上“大好河山”石刻就是张君逸当年题写。“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由张君逸及其同僚集体创作的黄山巨幅摩崖石刻,不仅抒发了万丈报国豪情,而且饱含着“国泰民安”的强烈愿望。张君逸书法绘画极具个人特色,底蕴深厚。溥仪的弟弟爱新觉罗·溥杰尤为欣赏其作品,曾为张氏父子题词“翰逸神飞”。
●张仲平当代著名绘画大家,新安画派张氏第三代传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其自幼秉承家学,在书画艺术上耕耘七十余年。对新安画派的继承与发展作出过卓著的贡献,在当今画坛形成广泛的影响力,著名画家侯北人称之为“清湘后又一人也”。2011年11月4日安徽省博物院为新安张氏三代举办书画收藏展,收藏了张仲平五十六幅作品并出版收藏专集。2013年7月,张仲平被授予“薪火相传——第六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称号。近年来,张仲平先生作品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被越来越多的评论大家及大收藏家认可,被多家收藏机构称为“最具收藏潜力的艺术大家”。
诉时代潮流,品翰墨情浓。由作家周玉冰新著的《沧桑风骨——新安画派张家百年丹青》图书自2018年11月首发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沧桑风骨——新安画派张家百年丹青》是一部书画大家传记,该书在一个宏观的历史时空下,描写了一个绘画世家的命运沉浮,描绘出他们对艺术矢志不渝的坚贞。作者周玉冰历时3年收集资料,精心创作而成。书名题写者为中央美院博导、著名美术评论家薛永年和安徽省文联主席、著名书法家吴雪;作序为安徽省美学学会会长陈祥明,省民政厅原副厅长、巡视员叶如强。
从书中我们获悉,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活跃在徽州地区的一个著名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民国时期新安画派发展日益繁盛,张翰飞作为新安画派代表人物之一,经其子张君逸、孙张仲平薪火相传,文脉绵延近两个世纪,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
新安画派张氏第三代传人、当代著名绘画大师张仲平先生,其曾祖张训臣乃前清举人,祖父张翰飞、父亲张君逸皆为民国期间绘画大师而享誉中国画坛。张翰飞与黄宾虹、汪采白曾被誉为“新安三雄”,为安徽百位历史文化名人。张仲平之父张君逸不仅是国画大师、新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且还是著名的爱国人士,青少年时代就获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双学士,奉父命随黄宾虹学画,琴棋书画俱擅,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在民国画坛享有盛誉,曾与过旭初、张大千、吴镜汀、徐燕孙、王雪涛、汪慎生、启功等名家交往甚密,溥仪的弟弟爱新觉罗.溥杰尤为欣赏他的作品,曾为张氏父子题词“翰逸神飞”。抗战爆发后,张君逸一度投笔从戎。现黄山凌云绝壁上的“大好河山”和“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巨幅摩崖石刻,均由张君逸及其同僚当年创作,不仅抒发了其报国豪情,而且饱含了对“国泰民安”的强烈愿望。张仲平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曾随父亲张君逸拜访黄宾虹,获宾虹手书“天道酬勤”。受父辈教导和家庭熏陶,张仲平誓将新安画派文脉世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在书画艺术上苦心耕耘七十余年,对新安画派的继承与发展作出过卓著的贡献,形成新安张氏一脉的山水画艺术,其笔下的黄山风骨苍劲,气势磅礴,在当今画坛形成广泛的影响力,著名画家侯北人称之为“清湘后又一人也”。2013年7月,张仲平被授予“薪火相传——第六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称号。
新安张氏六代丹青,一门三代为书画大家。其笔墨高度和德艺双馨的高尚品德在新的历史时期熠熠生辉,其几代人的家国情怀更是传为佳话。此书的出版,让我们看到新安张氏一家他们对中国画艺术的敬畏与挚爱、对新安诸贤的崇仰与追慕。新安张氏第三代传人张仲平先生在致辞中说,《沧桑风骨》史料详实,真切生动,写得有情有义,艺术性呈现一个家族的家国情怀,让人振奋。
合晚梅森